2011-09
新闻来源: 《工人日报》(2011年09月15日 07版) 浏览次数:时间:2011-09-15
本报讯 “倾听农民工心声,是走进他们内心的最好方式。”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七公司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项目部“陪聊队”成员骆萁说。日前,他和8名部门主管或负责人共同组成的该项目首支农民工心理志愿者小组,与40余家外协队伍两千余名农民工中的百余农民工结对定期帮扶。
地处百里风区十三间房主风口的该项目部常年大风天气,不仅干燥缺水,年正负温差高达百余摄氏度,全年200余天8及以上大风天气,且破坏力极强极易造成人身财产危险的12级以上大风也频频造访,给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施工的农民工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生存恐惧,如何化解他们内心的焦躁与恐惧,是避免农民工高流失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此,该项目部严格按照“五同”标准惠及农民工权益,利用发放大风息工补贴、开展平行劳动竞赛予以高额奖励、延长劳动时间获取加班费、提高工效获得额外奖励等手段,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农民工收入。尽管如此,现场作业工人的流失率仍高达30%以上。
为了遏制这一状况,实现留心留人,确保现场劳动力供给,履行对业主合同工期的承诺,今年初,农民工“陪聊队”便浮出水面,成为大风天气和休工期间工棚间活跃的一支志愿者服务队。
志愿者服务队中,有擅长施工组织与安排的生产队长,有熟知施工技术与作业规范的工程部长,有深谙安全生产与处置险情的安质部长,有擅于思想疏导与群众工作的政工干部,有精于团队管理与责任成本控制的经营部长,还有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效上有科学方法的实验室主任。他们不仅仅是陪聊缓解农民工压力,更能从问题的症结出发解决困扰农民工的疑虑,采取多听、多问、多聊等方式,获知农民工在生活、工作、学习,甚至工友间的关系处理和心里积压上的原因,对症下药,化解矛盾,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在百里风区生活工作的各种疑虑和压力,实现留心留人。
截至9月初,农民工“陪聊队”已深入工棚达50余次,通过面对面聊天的方式,不仅迅速拉近项目与农民工间的距离,更让农民工第一时间获得项目的各项要求与工作指令,让农民工不再觉得自己是“外人”,提高了项目的行政执行效率。主体意识的增强,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40余家外协队伍没有一家退场,保证了施工生产顺利进行。(汪涛 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