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
新闻来源: 人民网 浏览次数:时间:2010-03-29
“啊,青海湖,民族的自尊,祖国的光荣,
你从这里流淌,流淌,鸳鸯喜开眉眼;你被寒风封冻,封冻,鸳鸯黯然神伤。
你被寒风封冻封冻,鱼儿钻进湖底;你被暖风解冻,解冻,羊儿到你身边……
啊,青海湖,你是历史的见证,你是民族的希望……”
嘹亮优美的青海女声歌唱,使我们忘却了旅途疲劳和采访的艰辛。
巍巍高原处处哈达牧歌声,沉沉一线天路灯闪笑腼红。在各族人民喜迎中国共产党85华诞前夕,我们四人一行沿青藏铁路采访全线客车试运营准备工作,倍感心旷神怡。
不知不觉,采访车已经驶进浩瀚的柴达木盆地,青藏铁路已经在盆地运行22年,盐湖、德令哈、托素湖、大小柴旦,万丈盐桥,都是既有线最早串起的瀚海明珠。 孙永福副部长陪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采访典礼
今日高原上,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可开天辟地地交错延伸直至拉萨。我们把沉沉铁路比喻为“金线”,把早于铁路半个世纪的公路比喻为“银线”——它们都是各族人民心中的幸福线。
为了亲近一下青藏公路,我们的行车路线,从察汉诺沿青藏线支线南插40余公里,来到茶卡盐湖。然后,沿着109国道——英雄的青藏公路,一路跋涉都兰河、香日德河,翻越脱土山、乌兰山,浏览着茶卡、察汗乌苏、巴隆、诺木洪等瀚海古镇,傍晚7时,我们便安然驶进西部重镇格尔木。
这时,我的手机也显示一条短信:女编辑欧阳洁报告:当日18时20分也顺利飞抵拉萨贡嘎机场。
青藏铁路,从青海境内814公里既有线到1142公里格拉段新线,阳光普照,彩旗招展。原预定的青藏铁路全线客车试运营准备工作就绪。
我们到格尔木、拉萨时,很快闻到新闻大战的硝烟味儿。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广播电台记者阵容强大,凤凰卫视由吴小莉率团的采录制作队伍更得风气之先,处处春风得意。我们堂堂党报的记者,则已经被视作群儒之一。 格尔木是主会场,拉萨是分会场
两地会场布置得鲜红庄重,也都围在车站南侧旅客广场上。但是,记者无论早到晚来,没有施工证,想偷拍一张照片,必然遭到呵斥。所以,在“七一”进入主会场、分会场之前,记者只能呆在指定的宾馆写点静态报道。一些记者干脆放弃会场报道,早已溜到沿线找“关系户”了。
相比之下,新建的拉萨火车站更具藏族民族风格,尤其站台设置、售票窗口、进出口的现代化程度、舒适度,均在北京西客站之上。设在这里的分会场,管理显然没有格尔木严格。6月29日,常驻拉萨的记者徐锦庚,已经可以陪同欧阳洁堂而皇之地进入采访。而我们在格尔木的两位记者,不得不开青藏铁路公司党委副书记才凡的后门。
青藏线记者们的老朋友才凡,是辽宁人,从铁道部新闻处长改任此职,上线5年多了,他与本报记者、新华社、电视台记者厮混很熟。两周来,他一直在格尔木广场组织中铁21局搭建主会场。他看我催得急,走到广场边缘找到我,说:“要接一位副部长从拉萨下来的专列。”接着,把我拉上警车越野车,只有这样,才能进入早已封闭的格尔木站内。
专列尚未进站。才凡利用间隙告诉我:“5月下旬以来,奋战在青藏铁路新线上的425位车、机、工、电、辆各工种员工已全员上岗,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沿途各族牧民爱路护路蔚成风气,正满怀喜悦迎接“七一”全线客车试运营。
但是,天气如同记者耳朵里的消息一样,也是瞬息多变。后来得知,西藏早在6月28日就已经电传新闻单位,“七一”的试运营——开始统一提法为“通车”。而格尔木记者们浑然不知。
他说,青藏铁路全线里程还是个谜,有人认为,青藏铁路应从青海境内计算,但是,多年来是从西宁计算的。所以,从甘肃兰州的海石湾到西宁,青藏铁路全线客车通车的消息已家喻户晓。从格尔木到拉萨新建设的45个车站中,38个是无人值守站。新线设立的6个著名的旅游观光站,也都扩宽了观景台,可供旅客短暂停留时拍照和眺望对面风景。几乎所有进藏客车,都会在格尔木朝发夕至,把白天观光的时间留给进藏旅客。
才凡还很严谨地告诉记者,为了给西藏培养第一批藏族大学生铁路员工,我们从全国各地藏族学校挑选学生,目前培养出的100多名藏族大学生铁路员工,都在西藏拉萨上岗,他们基本掌握车站所常用藏语、英语。总之,对这段新线的运营,我们就是做到三句话:列车运行速度最快,设备可靠,减少用人。 格尔木车站欢呼“青一”号隆重出发
通车前夕,戈壁新城格尔木市润风和畅,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火车站广场鲜花锦簇,当年开拓青藏公路英雄们留下的骏马雕塑,依然凌空奔腾,鼓舞人心。当才凡带领本报记者走进站台时,大红地毯正铺向卧铺车厢。一列由三联崭新机车牵引的专列前,一队飒爽英姿的的女乘务员们刚从拉萨执勤下来,一路13个小时,她们已经很适应、很得意在巍巍青藏高原跑车。
铁道部副部长卢春芳带领专列从拉萨试运下来。出站时,才凡让我上了卢副部长的面包车。车上卢副部长告诉说:“你们也很辛苦,铁道部安排了,所有对记者发布的新闻和讲话,都有孙永福副部长来做,这也叫一个口径对外嘛。”
从一周前至今看来,格拉段早就准备好了首发拉萨的客车和备用的专列。至于中央领导谁上青藏线,一直保守秘密。国内记者们的政审和记者证,直到通车前的30日才发到手。
“七一”大典来到了。
我们“下榻”的格尔木大厦,凌晨5时就叫醒了大家。6时早餐,7时开始入场,每人都要经过安检。到9时整,格尔木主会场2000余人已经到齐。而昨晚,新华社特意发出的网上“权威”消息:9点首发进藏列车正式从格尔木出发,变成了虚晃一枪。
总后某部6213战士们的欢庆锣鼓一遍遍地响起,器乐队也解散集中了好几次。临近10时,高原太阳终于破云而出。主席台后几次波动,那是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后面接见青藏铁路建设劳模。会场又一片屏息声,锦涛同志终于走上“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主席台,同时还有副总理曾培炎,中办主任王刚,青、藏书记赵乐际、张庆黎、铁道部长刘志军等。
锦涛同志的讲话,掀起会场内一阵阵热烈掌声。以致会后11时,大家还不愿离开,在等候首发车“青1”号的消息。
披红戴花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劳模张河川、翁福勇、丁太环从前台走过来,很快被媒体记者围上了。张河川是四局党委书记,今年才42岁,他一边介绍右边的丁太环:“她是全国优秀女职工代表”,又不忘介绍建设青藏铁路的老搭档:“他是常务副总经理、建设一线的党工委书记。”
胖乎乎的张河川一脸笑膜样:“太难忘了,大会开始前总书记给每位劳模亲切握手,这是对我们青藏铁路数万建设者的巨大鼓舞,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家5年多来吃苦奉献的巨大肯定。总书记还是那样亲切和蔼,让劳模们非常感动,非常激励。”问起他们见过几次总书记,张河川更乐了:“此前,2002年5月的那一次。他来到我们施工的格尔木南山口轨排工地,问温暖,看施工,鼓舞我们顺利建成了这条世界里程碑式的高原铁路。今天,再聆听他激动人心的讲话,大家一定会把这条铁路管理使用的更好!”
从10点45分开始,59岁的藏族退休干部智迈的眼神,就一直没离开主席台。他生长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乡第二牧业社,学校毕业后从事疾病救治工作。今天8点钟,他就把儿子达哇、女儿措嘎以及儿媳老伴儿领到会场里,记者问他:“你咋知道总书记要来?”憨厚的智迈风趣地说:“马路消息呗。”
接着,他回忆去年农历8月再回唐古拉,看到有火车货车从家乡开过,就知道通往拉萨为时不远了。“今天,我一家坐的位置离胡总书记很近。他讲话讲的太好了,说修通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特别是沿线干部群众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说到我一家心坎上了。总书记要求我们把青藏铁路沿线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地区,这是我们沿线藏族、蒙古族和汉族等人民的共同任务。有青藏线这条幸福线,我的家乡一定会更美好!”
笛声悠悠,巨龙远去,总书记的宏伟声音,留在人们心中,飘荡在巍巍青藏线上……(郅振璞) (本文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