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12-01

合肥日报:好人默默奉献书写无声大爱

新闻来源: 合肥日报 浏览次数:时间:2012-01-17

  三里社区流行“有事找老赵”

  1988年赵小纯从部队转业,成为三里社区的社区民警。他用22年的时间,把自己变成社区每一个人的亲人。在三里社区,“有事找老赵”成为村民的口头禅。每天一早,他就一头扎进社区,为居民办证照、守平安,一直要忙到天黑。居民有困难甚至有家庭私事,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他,他因此被称为“跑腿警长”。2010年5月,村民因分配征地款发生械斗,他在现场只一句“大家冷静,听我的”,村民们就主动放下械具。对弱势群体,他像炭火一样温暖。每月走访一次困难群众,是他20多年雷打不动的习惯。逢年过节,他还向孤寡老人拜年,给他们送些衣服。2010年8月,赵小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许多孤寡老人哭成了泪人。他像一枚螺丝钉铆在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077.赵秀珍:

  社区工作她看得比泰山还重

  自1995年5月到光明街道社区工作,赵秀珍一干就是16年。16年里,她和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始终把群众的事看得比泰山还重,诚心诚意帮助居民解决困难,为群众服务。她舍弃小家为大家,情系社区千家万户,起早贪黑为社区事务奔波操劳,全心扑在社区群众工作上。由于她的辛勤努力和榜样带动,社区创建已硕果累累,她被群众誉为敢打硬仗的“小巷总理”和社区文明创建的领头雁。

  在具体工作中,赵秀珍在“四勤”上狠下功夫:一是勤走。在社区工作初期,她认真踏勘,走遍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走访了社区内的所有单位、行业场所和业主住户,基本摸清了整个社区的地理环境、单位场所、人员结构和辖区计划生育情况,做到心中有底。二是勤记。她在走访群众过程中,十分注意收集社区内发生的各类信息,对群众提供的新情况、新问题、社情线索、治安动态,及时记录到随身携带的工作日记本中,并经常琢磨,做到事无巨细,时刻把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第一要务。三是勤管。她除了注意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管理外,还注意自身加强学习,熟悉各项工作,加强全面管理。四是勤做。群众利益无小事,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孝老爱亲

  078.蒯庆华:

  一边学习一边干活照顾二叔

  蒯庆华是肥东人。她是一个女弃婴,出生后不久,亲生父母将她抱给了一个远方亲戚。当时,抱养她的奶奶已70多岁,爸爸和叔叔50多岁。上学以后,家中的情况让年仅7岁的她感到了生活的压力。小小年纪的她非常懂事,放学后,就会主动去帮助爸爸,所有家务都不在话下,而且干得井井有条,洗衣、做饭、放牛样样都会。小学毕业那年暑假,她为了凑齐上初中的学费,起早贪黑地帮家里干活,帮父亲种菜、卖菜。初一时,慈祥的奶奶永远地离开了她。初三时,家里的支柱爸爸也去世了,这时的她毅然支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和年老并早已腿脚不便的二叔相依为命。种田,保证口粮;种菜,供给读书。尽管后来与生父母取得联系,她也没有怪他们。她更坚信她的二叔需要她,这个家也需要她,她要陪着她二叔,让二叔今后能抬起头过上好日子。就这样一直支撑着她念完初中。

  蒯庆华2005年中考取得652的高分,超过省重点高中肥东一中20多分,后来在自己所在的众兴乡读高中。三年的高中生活,她每天5点多就起床,一边拼命学习,一边干活、照顾二叔的生活,直至夜里12点才能休息。2008年高考后,她被皖南医学院本科录取,然而此时倔强的她选择了复读,终于在2009年的高考中,不负众望取得理科62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079.余中琼:

  就是讨饭也要让弟妹读书

  余中琼,是肥西县小庙镇马场村人。她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农妇,但一提起她,乡邻们个个赞不绝口。从嫁到刘家二十多年来,她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

  余中琼的丈夫叫刘家刚,当初结婚时,由于刘家经济条件很差,余中琼决定婚事一切从简,一分彩礼都没要。刘家刚是村里的会计,村上事务很多,无法顾及家里,而其公婆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大哥腿部残疾,弟妹还在上学,余中琼的负担可想而知。可是这位质朴的女性没有退缩,她用自己瘦弱的双肩勇敢地挑起了全家的重担。

  天有不测风云,婚后不久,余中琼的公公就得了不治之症,为了给公公治病,家中的积蓄不仅全部花光,还欠下了一万多元的债务。1986年,婆家的小弟还在肥西一中上高二,小妹也在上学。公公的去世,给整个家庭的打击很大,让家人一起陷入悲痛之中。那时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弟妹便纷纷对余中琼说:“我们不想念书了。”余中琼明白弟妹心中的苦处,她反复劝导懂事的弟妹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学业,并鼓励他俩:“大嫂就是讨饭也要让你们念。”弟妹们也在大嫂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成立了家庭。

  2006年10月,余中琼的婆婆得了重病,她一直守护在婆婆身边,端饭,擦身,把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婆婆奇迹般地康复出院了。如今婆婆也已经去世,她主动承担起照顾残疾大哥的责任。

  080.柳旭:

  他是残疾妻子的坚强后盾

  结婚十六年了,柳旭由小伙子变成了中年男人,为了漂亮、双腿残疾的妻子,由满头黑发而触目惊心地谢了顶,可是,他无怨无悔。那时,柳旭的妻子李文在电台做兼职主持人,事业刚刚起步,柳旭在外企做技术工作,两个人商量,暂时不要孩子。谁知,这一等就是八年。正是有了柳旭做坚强后盾,李文如鱼得水,在事业上蒸蒸日上,柳旭也因为和李文结婚后,有机会与很多残疾人朋友交往,对他们的请求,柳旭总是有求必应。

  有一次半夜,突然有人按门铃,是慕名来找李文的,一个拄单拐的残疾人朋友,说是来自阜阳,钱被偷了,想借50元,保证一周之后送还。柳旭都没有喊醒李文,直接给了50元钱,还对他说,如果你方便就来还,不方便就不用还了。十六年间,这样的事情不知发生了多少。

  对外人都如此宽厚,柳旭对家人就更加体贴入微了。尤其是当李文怀孕时,为了安全起见,柳旭毅然辞去了外企的高薪工作。本来是家里的顶梁柱,忽然不工作了,经济上非常拮据。前年,安徽电视台为他们拍摄了专题片,岳父对着镜头,动情地说:“我这个女婿好啊,十几年不离不弃,不仅把女儿外孙照顾得好,还不忘我们这些老人啊。”

  081.盛家英:

  积劳成疾她从不怨天尤人

  盛家英是长丰县朱巷镇北村村民。服侍瘫痪丈夫、孝敬古稀公婆,将一对辍学儿女送进校园并培育成才,盛家英作为一个弱女子被当地百姓传颂,唤起了社会各界共鸣和赞扬。

  1988年,盛家英与邻村小伙徐宁相爱,喜结连理,养育一对儿女,过着幸福、安康、美满的生活。几年后,一场意外灾难降临,乐于助人的徐宁被村民喊去筑房上梁,因吊楼板的钢丝绳突然松动跑线,高高的水泥板无情地砸向了徐宁,经过全力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却终身残疾,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盛家英一夜间成了当家人和这个穷苦家庭的顶梁柱。晚间她把丈夫从轮椅中抱上床,帮他脱衣服洗脚睡觉,清早又帮他穿好衣服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就这样接屎接尿、刷便盆洗尿布,夏季扇风去热、驱蚊虫,冬秋捉跳蚤、焐暖壶,十多年如一日。平时家里请医买药、打针吊水、烧锅起灶、接人待物,无不需要这位“保姆”、“编外医生”操作。劳累成疾,她患了一身病,而她从不怨天尤人。随着公婆年纪一天天大了,经常生病,她找医喂药从无烦恼。盛家英在照顾好丈夫公婆的同时,也没让自己的一双儿女受到委屈,尽管家庭困难,她还是尽一切的努力为孩子们张罗,目前她的儿子和女儿都已经完成了学业踏入工作岗位。每当别人问盛家英今后的打算时,她都微笑着说:“把瘫痪的丈夫照顾好,把年迈的公婆赡养好,把一双儿女培养好,让全家的日子过得好,我就满足了。”

  082.王功霞:

  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丈夫

  王功霞现在是包河区骆岗街道骆岗社区前份郢人。18岁的六安姑娘王功霞初中毕业后,到合肥的一家家具厂打工,与包河区骆岗社区前份郢小伙吴俊生相识相恋。在认识6年后,王功霞和吴俊生喜结连理,次年他们的爱情结晶出世了。

  在儿子5岁那年,吴俊生患了肌肉萎缩症,而且是最严重的运动神经性肌肉萎缩症,医学上还无法治疗。夫妻二人走上了漫漫求医路。吴俊生得了肌肉萎缩症后,从手部开始,逐渐丧失了身体的基本功能,丧失了语言功能,现在只能躺在轮椅上,像个孩子一样咿咿呀呀,只有王功霞才能心领神会。

  从上厕所到上床睡觉,从穿衣服到坐轮椅……丈夫的每一次挪动都需要王功霞抱着完成。村里有不少人都来劝王功霞,照顾这么多年了,已经算得上仁至义尽。她总是笑着摇摇头,“我不想这个家就这么散了,撑一撑就过去了。”一遇到困难的时候,王功霞就想起母亲的话,“你嫁给他的时候,人是好好的,现在他病了,你不能嫌弃他,要照顾好这个家。”

  “我和他爸爸那几年都在外面看病,孩子5岁的时候就托给亲戚带,直到初中才和我们住在一起。”在王功霞心里,孩子是这个家庭最大的希望。“觉得最亏欠的就是他,不能像别的父母那样,没人接送,没人辅导他作业,什么事情都是他自己搞。”此时,一旁的吴俊生发出嗡的声音,满面泪水。

  083.樊竹香:

  他是我丈夫我不嫌他脏

  7年前,30岁的丈夫摔成高位截瘫,绝望的公公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痛苦,一个原本温馨和睦的家庭瞬间变得阴云密布。那时候的她才28岁,小孩刚满两岁,面对整日以泪洗面的婆婆,瘦弱的她显得异常坚定:“妈,让我来照顾您和阿伟吧!”她,就是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员工、住在庐阳区杏林街道丰大苑社区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宿舍的樊竹香。

  2003年正月十二,在江西施工工地上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职工陈国伟突然从十多米高的钢架上摔了下来,致使高位截瘫。转院回合肥后,医生告知陈国伟,他再也没有站起来的希望,将要在床上度过下半生。陈国伟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一蹶不振,多次向家人索要老鼠药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看到丈夫这个样子,樊竹香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样疼。“前两年,我的眼泪都哭干了,走路经常魂不守舍,连撞到车上都不知道。怕他偷偷做傻事,我不分昼夜每天守着他,困了就搬个小板凳趴在他床边打个盹,根本忘记了躺在床上睡是什么感觉。”陈国伟的父亲,因忍受不了巨大的打击,在儿子出事一年后,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痛苦,让原本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

  自此以后,樊竹香就成了悉心照顾瘫痪丈夫的“专业医生”,丈夫长期卧床容易导致便秘。有一次,他十天没有解大便,樊竹香问医生怎么办,医生说只有用手抠,樊竹香说:“抠就抠吧,我不嫌脏。”现在,她也用一种叫“开塞露”的药物作为润滑剂来帮忙。

  084.李光珍:

  为瘫儿撑起35年晴空

  李光珍今年74岁了,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从未做出过什么令人瞩目的大事,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母亲,35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瘫痪在床的小儿子李永孝。李光珍养育了五个小孩,可是最让她痛心的是,最小的儿子没有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瘫痪在床。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都是难以承受的打击,更何况是35年前贫困落后的农村呢!所以很多人都曾劝他夫妻二人把这个小孩抛弃掉,可是,他们死活也不同意。为了这个孩子,他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四处借钱,东奔西跑为他治病。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一定要让他们的儿子站起来!

  这样的信念,他们从未放弃。在李永孝25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了他们。失去了老伴这片天,李光珍毅然当起了顶梁柱,为儿子继续撑起一片晴空。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这位坚强的母亲身上,她捡别人的衣服穿,从牙齿缝里省出每一分钱。如今,她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却依然没有想过要放弃照顾这苦命的孩子。

  生病对于这个瘫痪的小儿子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一次又一次的生病,看着母亲劳累焦急的样子,懂事的儿子说出了憋在心中多年的话,“妈妈,做你的儿子真是我的福气,下辈子我还要当妈的儿子,不过我要当个健全的、有本事的儿子,来好好孝敬报答妈妈!所以妈妈你现在就放弃我吧,活到现在我已经很满足了!”

  就是这样一位淳朴、善良而执着的母亲,用她那无私的母爱沐浴着她的儿子,用她的信念和行动感动了周围所有的人。

  085.余国英:

  50多年照顾智障小姑

  1957年,26岁的余国英嫁到卫家,得知其22岁的小姑卫承英因三四岁时摔了一跤,大脑受到严重损伤,导致智力上出现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因婆婆每天外出,常不在家,因此家中洗衣、做饭和照顾小姑子的活,从早到晚都得由她来做。1990年,余国英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6个孩子,而婆婆也在1991年去世。从这以后,余国英独自一人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照顾小姑子50多年来,老人既满含亲情的责任,又颇感无助与心酸。最初小姑子小便都不知道避人,在大街上蹲下就解,她就得随时随地跟着;吃饭不知道多少,盛多多吃,盛少少吃,她每次都得细心服侍小姑子,给她按量盛饭、夹菜。而像给小姑子洗澡、洗衣服、剪指甲以及铺床、叠被等最基本的生活行为都是由余国英亲力亲为。

  1990年以来,老人在独自拉扯大6个子女的同时,也尽最大的耐心和努力来照料小姑子,经历和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她是原市第二饮食服务公司的职工,退休后仅靠自己不到200元的退休金来维持一家8口人的生活,后来小姑子有了每月40元的低保金,前几年提高到300多元,就这样她们一年一年地熬过来了。平时她和小姑子就如同一个人,她到哪儿都要把小姑子带着,晒晒太阳、看看孩子、走走亲戚,始终形影相随、不离不弃。

  实习生 史文君

  本报记者 秦鸣 何芳芳 

 

上一篇:合肥日报: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来合肥送温暖
下一篇:贵州日报:为早日贯通仁赤高速公路 构皮湾200工人“桥下”
点赞()
2023招聘

农民工专题

集团网群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