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
新闻来源: 工人日报 浏览次数:时间:2015-10-13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行业上的知识,也学到了如何做人做事。我现在已经领悟到,一个人在社会上首先应该知道怎样做人,然后才是怎样做事。”
当一大片钢筋水泥森林从地下拔地而起且轮廓愈发分明时,一帮年轻人的心也愈发地沉静下来。
“在工作中,自己也曾经犯过很多错误,有些错误甚至是不该犯的,但自己却犯了,心中有些悔意,想想自己应该好好去做,去避免这些不应该犯下的错误,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犯。”王洪彦用笔工工整整地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段话。
看到这段类似“悔过书”的话,项目上的党工委书记程恩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工地是个大熔炉,年轻人越来越成熟了。”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建筑公司福州地铁1号线新店运用车库项目是福州市第一条地铁线的检修中枢和维护驿站。由于功能复杂、设计先进、区位独特,从而带来的施工艰辛和严谨程度也非常之高。
项目开始之初,8名“90后”员工便陆续入驻工地。他们当中,有的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并且有过项目工作经历;有的即将毕业,来工地上顶岗实习。
开工之初,项目部针对图纸到位不及时,但工期目标不变的特定环境下,为确保工程整体节点目标的实现,把能开的作业面全部落实到位。面对着保进度、工期、安全、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项目部自进场后就把劳动竞赛融入“保工程进度节点”,开展了以“比人、机进场快,比开工作业面多”为内容的阶段性竞赛。
高强度、快节奏的项目工作环境,让这些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90后”独生子女有些不太适应。
“在我值班的时候,有时站着都能睡着。”一名在工地上顶岗实习的大学生这样说。
“90后”的王洪彦在来福州之前,已经在昆明地铁项目部工作了一段时间。他说,“从昆明地铁项目部来到福州地铁项目,让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福州这边非常的忙碌,早上7点左右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才回去休息。说实话,一开始我并不适应。”
福州地铁新店运用车库项目经理李叶根告诉《工人日报》记者,由于该项目的特殊性,很多年轻人,尤其是“90后”普遍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压力。
有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工地上上班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要求请假回家,理由是奶奶病了。直觉告诉李叶根,这其中可能另有隐情。果不其然,通过与年轻人的父亲取得电话联系,李叶根了解到,年轻人对工地上的生活心存顾虑。
是放任年轻人的“任性”,还是历练年轻人的意志和品质?这是摆在项目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如果放弃,他的人生轨迹就改变了!”对那名入职一个月就想打退堂鼓的年轻人,李叶根以自身的奋斗经历教育他。年轻人最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在李叶根看来,工地上的很多“90后”,虽然家境算不上富裕,但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刚从学校来到工地,环境反差特别大,有一些顾虑也属正常。”即便有着如此认识,李叶根对年轻人的要求不可谓不严。
项目工程部唯一一名女资料员,每晚工作到后半夜,满打满算能完成十几根桩的技术资料。后来,每天成桩速度提到30根,当天做完资料变得非常困难。面对这名和他一起工作过三个项目的小姑娘,李叶根批评起来不讲情面。小姑娘流着眼泪说:再干一个星期我就走。
小姑娘说的只是气话,她最后并没走。所有年轻人都明白,工地上有时要求确实很严,但他们割舍不了一份感情。
年轻人都记得,在桩基施工高潮期,也正是福州的雨季,一天几场大雨,让员工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项目部立即为每名员工统一准备两套室外服和一套室内服。
去年台风入侵福州的那几天,李叶根“命令”几名女员工全部住进当地宾馆,而他自己带领一群“爷们”坚守在工地上。
项目工地上开设有道德讲堂。李叶根经常主讲,他和“90后”员工们分享最多的是“孝道”。“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我是不会培养的。”李叶根说。
尽管工地上的工作的确非常辛苦,但是一帮“90后”经受住了考验。
项目综合办主任阎皖苗自我剖析:“埋头做资料是我的强项,与人交往沟通我却不行,加上自己有种独生子女的娇气。”她同时表示,自己经过工地上的洗礼,一定会改正缺点,展现另外的风采。
另一名“90后”肖永则表示,“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行业上的知识,也学到了如何做人做事。我现在已经领悟到,一个人在社会上首先应该知道怎样做人,然后才是怎样做事。”?(本报记者 陈华)